地下水位過高,土壤的通透性差,法桐植物根系生長不良,地上部分易發生徒長現象,而秋季停止生長也易受凍害;當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時會將土壤中鹽分帶至地面,造成土壤鹽漬化;在多雨時又易造成澇災。
地下水位過低,土壤易于干旱,必須增加灌溉次數及灌水量,提高了育苗成本。最合適的地下水位一般為砂土1—1.5米、砂壤土2.5米左右、黏性土壤4米左右。
土壤 法桐苗木適宜生長于具有一定肥力的砂質壤土或輕黏質壤土上。過分黏重的土壤通氣性和排水能力都不良,有礙根系的生長,雨后泥濘,土壤易板結;過于砂質的土壤,肥力低,保水能力差,夏季表土高溫易灼傷幼苗,移植時土球易松散。同時還應注意土層的厚度、結構和肥力等狀況。團粒結構的土壤通氣性好,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,土壤肥力高,有利于法桐苗木生長。土壤結構可通過農業技術加以改造,故不做法桐苗圃選地的基本條件,但在制定法桐苗圃技術規范時應注意這個問題。重鹽堿地及過分酸性土壤,也不宜選作法桐苗圃。土壤的酸堿性通常以中性、微酸性為好。一般針葉樹種要求pH5—6,5,闊葉樹種pH 6—7。